相信許多檢驗人在工作過程中,都直接碰到過或聽說過臨床大夫打電話給檢驗科,說報告的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合。有的大夫內斂一點、委婉一點,會說:哎喲,我覺得吧,這個結果……嗯,最好在復查一下。這聽起來還舒服點,在檢驗人的心里,這種算是好大夫了。
但相當多的臨床大夫就不一樣了:喂,檢驗科吧,怎么搞的,你們的結果與我們臨床跟就壓根兒不相符!一聽到這話,我就窩火,“靠,我們檢驗結果憑什么非要跟你們臨床相符合?!”當然,這是心里的憤怒,真正溝通不會這么爆粗。咱檢驗人都是有身份的人,咱都知道水平與修養不是扯著嗓子喊出來的!呵呵。
記得有一次,我接到一個電話,對方火藥味很濃。
“喂,檢驗科嗎?”一聽就是個年輕人,語氣很硬,很沖。
“您好,是的。請問您有什么事嗎?”我執行接電話用語。
“你們這結果怎么讓人看!”感覺對方的憤怒快到嗓子眼了,聲音都有點發顫了。
“什么結果?您慢慢說!蔽腋杏X比她年長,故意放緩語氣。
“就是**結果,我明明用藥了,病人有好轉了,怎么還那么高?!”對方對我的柔聲綿語毫無反應,依舊氣勢洶洶。
“噢,對這個結果原來跟檢驗科溝通過沒有?”我試著弄清原由。
“溝通過啦,你們讓重抽血,現在結果還是這么高!”聽起來這位大夫很委屈,好像檢驗科的結果讓她很難做。
“重抽血了,結果還是高,說明兩個問題:第一,這個標本應該沒有問題,血沒抽錯,也沒查錯;第二,現在對這個項目我們有質控把關,加上兩次結果一致,說明檢測過程是沒問題的。要不,您再觀察觀察,分析分析?”我心平氣和地努力解釋。
“你們檢驗結果就不準。出了事,你們負責!边@位還不依不饒了,有點不講理的感覺。
“什么叫檢驗結果不準?”我有點生氣了,以點概面,全盤否認我們檢驗工作,否定檢驗人,這是一種很無理的狂妄!巴耆夏銈兣R床就叫’準’嗎?如果所有檢驗結果都按你們想象的那樣,那你們還用檢驗科檢查干什么?直接猜不就得了!能這樣嗎?!”我稍稍提高了點聲音反駁道。
對方語塞了,“啪”的一聲掛掉了電話。隨后,我對此患者的結果及臨床反應進行了跟蹤,直至該患者出院,再也沒人打電話提出異議?赡苁沁@位氣盛的大夫揣摩我的話有道理,也可能是她找到了結果不符合臨床的原因!
像這樣的例子,相信在每個科室都有。這樣的事例看起來或提起來很平常,但仔細揣摩,反映了很大的問題:
01臨床與檢驗科的不對等
雖然臨床醫學與檢驗醫學是平行的醫學學科,但在醫院的工作性質決定了檢驗科是醫技科室,是輔助科室。臨床醫生就認為我們是輔助于他們工作的,是為他們服務的,所以在溝通過程中,他們總有一股骨子里的優越感,認為檢驗科的工作、檢驗科的人圍著他們轉、完全符合他們的要求才好。首先,這是一種愚蠢的想法和認識。
檢驗人謙虛點說,我們是為臨床服務,實則我們都是在為患者服務。拿著別人的謙虛作為自己不遜的理由本身就是愚蠢的;其次,常言道:隔行如隔山。醫學檢驗是醫療工作的一部分,有著獨立的醫、教、研,我們哪一點比臨床遜色呢?再者,尤其是目前,檢驗儀器自動化越來越高,檢驗方法越來越精,檢驗項目也越來越多,臨床對這些知識的接受離不開檢驗人的宣教。三人行必有我師,互師互長才是一個醫者該秉持的修為或準則。
02臨床知識的匱乏性和診療能力的局限性
目前,隨著醫療市場的擴大,各級醫院都有不同程度的擴張。這種規模的擴大,都面臨或經歷著一個很現實的問題,那就是人才,尤其是臨床。往往醫院解決的辦法就是招募新人,新人中就有相當一部分在專業知識、診療水平上存在嚴重不足。
這部分人考慮問題相對片面,診療視野較窄,對疾病的認識比較固化,往往就想當然認為某種疾病的患者其某項指標就得陽性,就得高或者低。這也正是“檢驗結果不符合臨床的根因”。當然,也不排除年資較深的醫生,他們接受新知識可能比較慢,認識檢驗結果的意義比較膚淺,也可能較為經常地對檢驗結果提出異議。
03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系統和管理層面的問題
我們在醫學院校里,就開始接受這樣的教育,即臨床是醫院的主力軍,檢驗醫學是輔助學科。如此,經過幾年洗腦般的灌輸,臨床專業的學生從跨出校門那一刻,就有一種唯我獨尊的意識;而檢驗專業的學子呢?則在踏上工作崗位后就戰戰兢兢,因為自己是為臨床服務的,自己的服務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醫生的意見,惹不起啊。
故唯唯諾諾,即便自己沒做錯什么,面對質疑也沒底氣了。還有就是管理層面的問題,在醫院的上層領導中,絕大多數是臨床出身,對檢驗科工作的認識也很局限,甚至片面,更甚者還帶有偏見,認為檢驗科就是按按機器,沒什么技術含量。在缺少領導層發言人的情況下,檢驗人也只有委曲求全,努力工作的份了。
當然,我們在為自己辯駁的同時,并不希望造成臨床與檢驗的對立?陀^來講,有些臨床的專家確實在解讀和運用檢驗結果上能讓人感覺大家之氣,他們完全不會整天糾纏檢驗結果怎么今天高了一點,明天低了一點。
在南京舉辦中華醫學會第十一次全國檢驗醫學學術會議上,北京大學第一醫院腎內科的陳旻教授在講授有關自身抗體及實驗室診斷的講座時說過:檢驗結果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診斷上僅供參考,由于檢驗方法的不同、敏感性和特異性的不同,陰陽、高低結果均可以出現;若你認為檢驗結果與臨床不符,你可以根據臨床癥狀和其他檢查依據進行針對性治療,治療一段時間后再進行檢查。
后來,在我院舉辦的學術會議上,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風濕科的李興福教授也提到,檢驗結果提供臨床的是實驗性依據,而不是診斷報告;不能單靠檢驗結果來進行診斷。換而言之,就是說結果陰性的患者不一定不是某種疾病,結果陽性的也不一定是某種疾病。這就依靠你臨床醫生的經驗和水平。
聽聽人家的理解和說法,這才是真正的學者、真正的醫生、真正的大家。像這樣真正有學識、有水平的大醫,有幾個整天抱著電話動不動就訓斥檢驗同行的呢?有幾個不是謙遜而平和的呢?有幾個一看檢驗結果浮動就大叫大嚷的呢?這就是差別。同樣是醫生,咋就差別這么大呢?這才是有些臨床醫生該考慮的問題,才是他們該尋找的原因?
所以說,業務不是叫嚷出來的,水平不是質疑出來的,能力也不是從差態度提煉出來的。在此,我真想用宋小寶的一句話告訴那些動不動就抱怨檢驗結果不準的人:海燕吶,那長點心吧!不然,很丟人的(后一句小編補加的,呵呵)!
當然,我們在工作中也可以靠我們自己的理論、經驗和學識對有些臨床醫生的無端指責給以駁斥。這方面我們以后再慢慢談?傊,檢驗界的同仁們,以后再有人質疑、抱怨或者叫嚷我們的結果不準,你就直接問他:拜托,檢驗結果為啥非要跟你們臨床相符?!完全相符,你還用查嗎?!看他怎么說,呵呵。ó斎,前提是我們自己得確實把工作做好喲。
文章來源:體外診斷網